2022年深圳“乐龄田林 乡村振兴”项目(第一批)
医疗组服务反馈
田林县中医医院 反馈:
韩桂生: 韩老师第二次到我院开展支医,技术上精益求精,工作上以身作则,谦虚谨慎,言传身教,传授规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处处起到传、帮、带,为医院培养短缺的专科医生,出门诊时指导医生如何问诊,查房中针对每一个新入院病人,都要给年轻医生详细的讲解病情、症状、体征、诊断用药,不管是否节假日,随时解决医疗中疑难问题,为我院倾注了大量心血。
吴云霞: 吴老师分配在脾胃科(心血管内科),这个科室危重病号多、病种杂,科内技术力量薄弱,来到科室后,吴老师针对科室现状,加强临床带教,规范了各类抗生素的用药原则,提高了科内诊治水平。
赵曼荣: 赵老师支援的壮瑶医科,针对本科室慢性病人比较多的特点,制定康复计划,配合中医艾灸、火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工作中认真带教年轻医生,随时讲解分析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随时讲解分析,使科内医生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杨根宏: 杨老师工作认真负责,坚守岗位,查房时认真带教讲解,手术中手把手示范、指导,规范了科内许多技术上的不足之处,在短期内使外科医生的诊断及手术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
田林县妇幼保健院 反馈:
刘 红: 刘红老师自到医院影像科的第一天起,以最快的速度熟悉科室环境,仔细考察科室业务开展情况。严格自律,精益求精,发挥示范作用。她不仅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带教本事也强,对影像科的医务人员进行一对一带教,确保科室全体人员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上班期间,每天上午是她最忙碌的时候,由于医院影像科诊断医师少,刘红老师积极帮助他们审核、签发影像学诊断报告,在签发报告过程中及时向科室当班的医生分析并讲解,解决疑难问题,使我院医学影像诊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她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义诊活动,参与2022年农村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以及发放各类宣传册,尽可能让田林县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专家的服务,解决县域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看病繁”的问题。
夏莲凤: 在妇女保健科工作期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主要负责门诊的妇女产前检查和产后康复服务项目,她注重沟通、友好交流,工作中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需求及心理,做好她们在身体经受痛苦、心理经受煎熬、社会角色转型期的心理疏导,帮助她们建立自信,有效地避免了产后抑郁的发生,提高了产妇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积极宣传及指导母乳喂养,帮助科室一同收集病例,并实际指导门诊育龄妇女的选择合适的避孕方式,提高当地育龄妇女依从性,降低了当地育龄妇女计划外妊娠率。她用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素质践行援田精神,用真情服务群众,彰显了妇幼医生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她根据田林县妇幼保健院妇保科当前的实际情况,积极跟院领导和科室领导沟通交流,帮助制定妇保科的发展规划,推进妇女保健工作,为提升科室的医疗管理和技术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董金陵: 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与人和善、平易近人,率先垂范,她带领儿童保健科的全体医生在儿童保健及患儿诊治工作中,毫无保留将自己几十年来的临床工作经验传授给科室医生,起到了传帮带作用。在日常儿童保健门诊工作中,她认真做好一般儿童体格检查,严格规范儿童体检操作常规,并以此为契机,向儿童家长宣传正确的儿童喂养常识及儿童早期神经心理发育知识。期间,带领科室出色地完成了2022年田林县秋季学期幼儿入园体检工作,共计服务儿童1200人。在医院进行了《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专题讲座,极大地开拓了医务人员和家长们的的视野,丰富了职工的专科理论知识,从而使大家对我县儿童保健前景有了更新的认识,为全县下一步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韩 萍: 在妇产科工作期间,吃苦耐劳,踏实工作,白天在临床科室抓好“传帮带”工作,晚上组织科室医生和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她利用自身妇科专业的优势,把日常医疗工作安排得紧凑而又有条不紊。援医期间,她不仅努力为老百姓看好病,还不断为医院的技术业务提供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期间还组织医院全体医务人员参加了《妇科常见病》知识讲座培训。为了让医疗资源能够留在田林,让田林县群众在家门口就看得了病,韩萍老师自到妇产科工作的那天起,她每天早上按时参加妇科病房交班,指导病历规范书写,进行教学查房,针对临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当操作及时纠正并做示范。进行手术指导,指导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断及治疗,带着科室医生一同到医院门诊坐诊,让他们能够在交流过程中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她主动参与医院各类义诊、协助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工作、参加了2022年田林县第一、二小学的学生健康体检工作服务约千余人次。经过组织科室人员查房、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专题讲座医疗文书书写等各种临床带教形式,为我院重点科室培养出了更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医院整体诊疗诊断水平。
因我院属贫困山区的县级妇幼专科医院,医院硬件设施、设备欠缺,远无法满足专家们的工作需求。希望深圳市能继续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派人支援,以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的同时能给予硬件支援,切实提升受援医院的长远发展。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