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情浓 “灯塔”筑梦
银龄支教老师 呵护山区孩子们健康成长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兰花草》曾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度风靡校园。在东源灯塔中学支教老师的办公桌上,记者就看到了两盆极为普通的“兰花草”,未知何名,然红的耀眼,黄的鲜艳,开得正旺,在银龄行动支教老师的用心侍弄下,淡淡芬香,让人爱怜不已。给点阳光就灿烂。山区里的孩子们多像这些山花、山草,他们的成长需要你我去呵护、他们的教育更需要更多人去关注。在灯塔中学支教的退休教师有张丽华、刘卫蓉、李白丽、李春芝、杨文俊、甘朝志等。
5位老师在校园散步,分享支教心得。本报记者陈仕平曹志成 刘奇峰摄
张丽华:支教河源也是一种帮扶
张丽华退休前为深圳市福田区皇岗中学初中语文教师,省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论文获国家级奖励,有多年贫困山区支教的经验。
张丽华说,支教一直是她的梦想,对河源山区来说,支教也是一种支援。这3个月支教,她听了当地语文老师的课,帮助语文学科年轻老师提高执教水平,还帮助灯塔中学开展主持人和诗朗诵的培训,学生们很感兴趣。对此,她感到充实而开心。
3个月支教,张丽华听了超过40节课,感触颇深,在山区,孩子们对语文学习劲头不是很足,认为语文老师要多在听、说、读上下功夫,锻炼孩子们听、说、读的能力,而且要多设计一些孩子们喜欢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孩子们也会喜欢。
张丽华说,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多学一些东西,多见识一些外面的世界,让他们觉得他们离外边的世界并不遥远,这样,他们对未来才能充满信心。
张丽华寄语山区孩子们,要学会珍惜,要珍惜爱你的人,要学会去接受和感谢,去接受顺境和逆境,接受挫折与坎坷,这些都是生命给予我们的一种机遇。
刘卫蓉: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
刘卫蓉退休前为广东省交通运输技师学院教师,有着18年的初三、高三数学教学经验,编写过教材,担任过数学学科中心组组长、教学督导副组长和学院教研室副主任。
刘卫蓉1982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数学系,从走上讲台到走下讲台,足足有32个春秋,有着数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她坚守一个原则: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放弃,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刘卫蓉是中学高级教师,认为要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老师讲得好不好是一方面,更在于学生能够从老师讲的方面获得多少,这个至关重要。所以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的重心一定要放在引导学生方面,在这方面,数学教育与其他科目是一样的。然后数学要练,一定要让学生动起来,要动笔去练。这些数学教育理念已在灯塔中学得到逐步推广,山区老师和孩子们受益匪浅,这让她十分欣慰。
天生我材必有用。刘卫蓉寄语山区孩子们,要形成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只有懂得自主学习的人,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才能自律自强,而不被时代所抛弃。
李白丽:英语教学要“活”起来
李白丽退休前为深圳南山区前海学校英语教师,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曾参加国家级课题研究,在全国首届英语电影课教学观摩大赛中获录像课一等奖第一名。她长期带实验班、重点班,多次获南山区优秀教师称号。
谈到支教,李白丽说,支教工作是改变乡村教育现状,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为国家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出一份力,发挥自己的余热,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她很开心。
针对灯塔中学留守学生多、教学难度大等特点,李白丽作了“莫让教学生涯成为漫漫苦旅,要成为愉悦自我的幸福之旅”的讲座,鼓励当地教师提高教学热情,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责。
李白丽认为,中学基础教育很重要,是为学生们一生发展打下基础的课程,老师要尽力尽心教好。英语教学跟其他学科教学一样,课堂必须要活起来,活跃的课堂才能调动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她说,可以尝试把英语歌曲、英语视频等带到英语课堂教学,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
针对灯塔中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设施缺乏的具体情况,李白丽还向深河指挥部提出了拨专款购置必要实验设施的建议。
李春芝:燃烧“余热”只为山区教育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往今来,凡是步入了教师这个行业,就意味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李春芝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不论是在南疆乌鲁木齐市第70中学任教35年,抑或退休后参加山区支教发挥余热,用她的话来说,“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山区教师改革教育理念,点燃山区孩子们梦想,燃烧了自己的能量,感到快乐而充实”。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特级教师,李春芝擅长培养青年教师,辅导全国应用物理竞赛和课题研究。在短短3个月的河源支教中,她与灯塔中学当地教师就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讨,并指导教师如何上好校级物理公开课。她把物理学科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理念、思想、手段、方法传授给山区教师,使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对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起到引领作用。这些让她很欣慰。
当然,山区孩子们的肯学努力也给李春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给九年级学生讲中考物理电学总复习时,她用心、用爱、用情,给他们指导、提醒、鼓励,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学物理学科的乐趣。当学生对她表示感谢时,她内心充满了感激,也充满能量,下决心把毕生所学倾囊相授。
杨文俊:要让爱“溢”满山区孩童
作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杨文俊退休前为深圳市文锦中学教师,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辅导学生获奖众多。她说,参加银龄行动,支教河源,主要是有教育的情结,同时也想让自己多一种人生经历。
这3个月支教,杨文俊深深体会到乡村教师坚守不易,乡村孩子求学不易。面对不断变化的学情和教情,她与当地乡村老师就生物教学一起“烧脑”想办法,就如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效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彼此取长补短。她建议课上老师不要“满堂灌”,要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以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练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目前,杨文俊已取得了家庭教育指导师的高级职称。她说,当前“双减”之下,不仅家庭,学校和老师也要关注乡村学生心理健康,全社会都应该在孩子们心理成长方面多用点精力、多花点功夫、多做点实事。
杨文俊说,如果还有机会,她会再来河源支教,能为这些乡村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做一点回报社会的事情,是最开心的事。她也呼吁社会上更多爱心人士都来帮一帮乡村孩子们。
甘朝志:体育教学也是一种“德”
“这次支教很开心,我又发现了几位练习田径的好苗子。”甘朝志说,这个月,在河源市第九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经他悉心训练的两名学生获得了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市区一所省高中“慧眼识珠”。作为一名资深体育专家,没有比这件事更让他开心的了。
甘朝志退休前为深圳市福田区梅丽小学体育科组长,曾获全国、省、市、区各级优秀体育教师称号,福田区首席教师,这3个月支教,他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东源县灯塔镇的校园里,还时常出现在东源县一小、东源县二小的校园里。他送课上门的支教方式,让很多体育老师受益颇深,同时他一直推广“学中玩,玩中学”快乐体育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育教学也是一种“德”。甘朝志说,体育教学也是德育教育课堂,因为体育教学让学生树立了信心,锻炼了精神,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永不放弃,这于一人一生来说,这种精神尤其重要。听说学校体育用品匮乏,他还找到朋友拉来了赞助,主动给灯塔中学赠送了一些运动用品。这也是一种“德”的传递。
本报记者 张涛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