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行动”工作总结
顾大公
我有幸参加了深圳老科协组织的2015年深圳援助汕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银龄行动”。我加入的是项目组,主要工作是对申请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项目的审核工作。现在“银龄行动”告一段落,特将工作总结如下:
申请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企业考虑的是: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优惠政策、原料、市场、运输、成本、利润、发展前景等。而我们项目组审核考虑的是:项目是否符合特别合作区的整体规划(四个组团的规划);企业所报的项目是否可行、合理,排放(废气,废水,固体物等)是否符合安全、环境保护的要求;危险品、易燃易爆物、油库等设施的设计是否符合国家规范;企业的需求(土地,水,电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本次“银龄行动”项目组负责企业审核的有四位老专家,我是其中的一位。我们四位来自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个项目进行评审。我们有各自的专业视角,用各自的专业眼光来评判同一个项目,正好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对所评审的项目内容的分析就比较全面、细致、客观和公正。从对所申请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项目的好坏,有没有发展前景,对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评审结果来看,都比较客观、精准。在评审过程中,我们甚至连细小的方面都能注意到、审核到。
短短的三个月里,我们项目评审组总共评审了12个项目。我们评审的项目和老专家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得到了经贸和科技局的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被评审方的赞同。
通过评审,同时也提高了我们自己的能力和视野。我感到自己获益匪浅,对于新的领域,新的内容有一个学习认识的过程,对于新的设备设施,环保的要求,企业的应对措施,有了新的认识。也促使我再学习,再充电。
深汕特别合作区成立才两年,但在不久的将来要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地级城市。来到这里工作的人员绝大部分是才从学校毕业,刚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大学生。他们满腔热情,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理想。他们渴望着像特别合作区展示大厅里的口号“把理想写在大地上”一样,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学到更多的知识,尽快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尽快去适应这个未来的城市。他们是这个未来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任重而道远。
经贸和科技局的领导针对年轻人的特点,提出要我们项目组的老专家给年轻人进行讲座。我们项目组的老专家都欣然应邀,分别作了专题讲座。我讲座的题目是“华润水泥粉磨站的分析”。讲对华润水泥粉磨站申请入驻深汕特别合作区,我们是如何分析,如何评审的。申请讲座的对象是经贸和科技局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水泥工业是外行,但却是以后入驻项目的管理者。因此我对水泥工艺也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短短的三个月的银龄行动结束了,特此做一个工作总结。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