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深圳“乐龄田林 乡村振兴”项目
教育组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中央和粤桂两省区有关部署要求,推进粤桂对口帮扶工作。2024年深圳市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公开招募李光伟、曾妍、赖彩虹、王珏、冯爱华、戴红燕、黄劲红、何凡、吕园园、刘江红、凌齐鸣、邓兴、赵巍、杨红、朱国林、周春祥、宋晓勤、吴哲球、贺小凤19名教育老专家参加此次支教活动。19位专家9月1日从深圳启程,次日在田林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三楼1号会议室召开2024年深圳“乐龄田林 乡村振兴”项目启动对接会,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正式拉开序幕,专家们通过传授知识、分享经验,为田林县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启动对接会合影
在严格遵守与受援学校签订的服务协议的基础上,专家们在各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参与听评课、举办培训讲座、开展示范公开课以及开发校本教材等多元化活动,将自己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传授给田林县的同仁们。援助期间,专家们共听课425节,评课565节,举办51次培训讲座,参与了142次座谈会,进行了2次家访,并提出了297条建议;亲自指导并参编了12本校本教材,并成功印刷成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李光伟老师和王珏老师给田林一小分别捐赠了500支竖笛和两把小提琴,朱国林老师为田林县高级中学捐赠了两套英语思维导图词汇卡及配套用书一本。戴红燕老师提供国家级、省级教学专项资源平台2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平台1个。
李光伟老师为田林一小捐赠竖笛500支
一、课堂观察听评课与教学创新
在支教期间,19位老师共完成了990节听评课,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教学风格,提供了针对性的指导。李光伟老师通过《数学与竖笛》的新课堂模式实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黄劲红老师制定了青年教师帮扶计划,提出师徒结对模式,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赖彩虹老师为本学期科组制定了详细计划,并指导学校英语老师增强课堂用语,帮助他们逐渐习惯全英文授课;曾妍老师从课堂组织教学到教学理念转变,再到教学环节设计都一一指导,同时手把手地指导老师们进行小课题研究;贺小凤老师鼓励青年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尝试互动式、启发式、体验式教学。
黄劲红老师听课
二、解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
面对新课标的新要求,赵巍老师与学校老师交流《化学》新教材的变化情况,探讨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和新教材中变化和删减内容,以深化对新课标的理解,从而在更高层面上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吕园园老师则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针对性的音乐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学生,她鼓励通过“玩”音乐来激发兴趣;在中年级,她致力于使音乐教学更加“活”跃,增强互动性;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注重让音乐“润”泽他们的心灵,提升音乐教育的内涵和深度。
赵巍老师交流《化学》新教材的变化情况
三、编写标准化校本教材
面对当地教师缺乏标准化教程和学生缺少实用教辅书的现状,凌齐鸣老师、邓兴老师和杨红老师携手合作,指导潞城中学多个学科校本教材的编撰工作。他们共同完成了8本校本教材,包括《英语—阅读》、《地理—田林林业产业—桉树》、《地理—地理电脑绘图》、《音乐—合唱》、《体育—足球》、《美术—中国画》、《合订本一—音体美》和《合订本二—英语地理》。这些教材已经印刷成册,成为潞城中学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和“秘笈”;朱国林老师为英语教研组设置校本课程计划和设想并提供参考资料;冯爱华老师也为乐里镇中心校数学科组的校本教材课程开发制定了详细的方案,进一步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
凌齐鸣老师指导校本教材开发
四、开展讲座培训,助力教育教研发展
19位教育专家共举办了51场讲座培训,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学习进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冯爱华老师解读了《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通过系列讲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指导;曾妍老师聚焦小课题研究,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和《教育科研课题评审书的撰写》等专题讲座,分享了将日常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有效方法;赖彩虹老师作《小学英语“主题教学”课例开发》和《英语教师如何用好课堂用语》等讲座,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凌齐鸣老师指导老师开发校本教材,作了《有效进行校本教材开发、提高学科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李光伟老师在《数学+竖笛》的新课堂模式实践中,展现了跨学科教学的创新思维;戴红燕老师在思政课教学模式与校园阅读教育开发的深度与广度上开展了《思政课专题知识》讲座;在中考和高考备考方面,邓兴老师和吴哲球老师分别带来了《中考背景下的地理备考策略》和《高考提分攻略》等专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了针对性的复习指导;朱国林老师针对初中到高中过渡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挑战,作了《树立正确英语学观,激发英语学习再生动力》的专题讲座;宋晓勤老师为高二学生开展《高二数学学习指导》讲座。
曾妍老师开展教研课题讲座
五、上示范公开课,提升教师专业成长
本次支教,老师们以专业的教学方法为学生们带来了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何凡老师在足球训练课上注重学生基本功的练习,从脚弓推传和接球的基本技巧入手,逐步提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足球基础;刘江红老师在四年级的音标教学示范课上,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而周春祥老师则针对高三重点班,主要进行语文复习和解题技巧的指导。
周春祥老师给高三重点班上课
六、音符与运动,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发展
在文化课教学之外,支教老师们也在音乐和体育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王珏老师连续四年赴田林进行支教,期间不仅成功组建了小花扇乐团,还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二胡、中阮的教学任务,并且带领教师乐队完成了民乐演出《彩云追月》的排练与演出。此外,她还指导学生教师乐团排练并汇报了《十二月花》,同时完成了弦乐队四年级的招生训练和三年级的招新工作。何凡老师则积极组建了学生篮球队和男女足球队并亲自带练,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他不仅推动了学校体育学科的发展,还成功营造了一个阳光、健康的校园形象和学习氛围。这些努力共同推动了学校音乐和体育教学水平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王珏老师带领小花扇乐团表演
七、支教联动,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
周春祥老师、宋晓勤老师和吴哲球老师应那坡县高中之邀,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交流与援助。为该校高三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复习策略,极大地提升了高三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应试技巧;吕园园老师受县里委派,为百色市庆国庆合唱比赛提供专业的辅导和排练,演出取得圆满成功。同时,应县教育局邀请,为全县中小学音乐老师及各界音乐爱好者培训合唱指挥,作《合唱的统一性》、《节奏统一》等专题讲座5次,受众989人;这四位老师的跨校联动支教,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还展现了教育合作的巨大力量。
吕园园老师指导合唱培训
八、建言献策,优化教学
为创新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的优化,缩小学生个体差异,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专家们提出了297建议。刘江红老师针对教师上课形式的单一性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1. 鼓励优秀学生担任领读角色,以激发他们的领导力;2. 推广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动和展示能力;3. 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游戏,以提高学习的趣味性;4. 适当引入简单的英文歌曲和韵律,为学生提供放松时刻,同时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成绩;黄劲红老师提出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朱国林老师强调应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加强师生合作,努力将“校本课程”打造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赵巍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建议创造条件增加实验次数,以提升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贺小凤老师针对实验室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建议,包括配置通风橱、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等;宋晓勤老师关注到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现象,建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每节课中有所收获;周春祥老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杨红老师建议教师在课堂上多使用英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环境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语言实践能力。
朱国林老师给科组老师评课建言
2024年深圳“乐龄田林 乡村振兴”项目教育组工作圆满结束,感谢19位教育专家在推动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等方面做出的贡献,期盼田林县的教育事业持续进步,越来越好!
项目总结会大合影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