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年,也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短短40年,在改革开放之路上矢志前行的深圳经济特区,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而率先发展、富裕起来的深圳始终牢记“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初心和使命。
自1990年以来,深圳市以先行示范标准,大投入、多模式倾力倾情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根据中央、省部署安排,深圳对口帮扶包括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省内全面对口帮扶三大领域,先后与全国17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个县(市、区)开展帮扶与合作。深圳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过440亿元,累计社会帮扶资金超过760亿元,帮助330余万贫困人口脱贫,剩下的9.65万贫困人口也达到出列标准。
政府搭台,屡创企业帮扶好品牌
深圳的经济奇迹,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好政策,也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援帮助。深圳民营企业中一直涌动着蓬勃的公益力量,致富思源,用爱心和责任回馈桑梓,书写深圳情怀。
随着“深企帮千村”行动的深入,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上,中国平安、腾讯、万科、恒大等民营企业主动肩负起脱贫攻坚的历史责任,通过帮助贫困地区根植发展基因、构筑产业支撑、激活前进动力等方面对政府扶贫职能带来补充,打造了平安“三村”、恒大“整体帮扶”、万科捐资助学、华侨城旅游扶贫、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等一批由企业主导的深圳社会扶贫新品牌。
腾讯公司在广西河池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崇村打造的“龙布日出”集装箱民宿项目
人心齐,泰山移。在广西脱贫攻坚进入攻城拔寨的冲刺时期,深圳市共组织动员122家企业和社会组织与广西百色、河池47个挂牌村结对帮扶,按照不同贫困程度,实现了“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国家挂牌督战村全覆盖。深圳民企主动请缨结对帮扶,平安集团、腾讯公司等大型企业带头结对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村。目前,各方已投入帮扶资金超过1.6亿元(含市级统筹投入的1.41亿元),村均超过340万元,帮扶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数578人,帮助销售扶贫产品262.3万元。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施道路硬化、水柜修缮、文化设施建设等61个民生项目,同时在在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人员就业、销售扶贫产品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实施帮扶项目158个,助力挂牌督战村攻克“难中难”。
与此同时,深圳市已累计推动414家企业到广西投资、投资额140多亿元,其中2020年168家、实际到位投资额47.46亿元。通过将产业模式不断向受援助地输出,为对口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深圳龙头农业企业金晋集团在广西田阳打造“圳品”芒果基地
各显身手,形成组团帮扶好风尚
近年来,深圳市采用树典型带动全面、抓重点推动整体的工作方式,整合带动社会组织积极与深度贫困地区对接,力争将扶贫资源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深圳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不仅投入了大量资金到“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更是通过深度实地考察调研,发挥自身专业所长,主动对接精准扶贫项目,涉及医疗健康、教育扶贫、特殊人群服务、产业扶贫等多个领域。
6月15日,董金陵、樊萍和一批离退休老年朋友踏上了奔赴广西各个贫困县的旅途。他们都是深圳市离退休的老年专家人才,在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与深圳市老年科技协会的共同协调下,为了贡献自己的专业力量加入“银龄行动”,深入广西对口帮扶地区开展项目帮扶工作。其中24名医疗专家根据需求分配至德保县妇幼保健院、隆林各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田东中医医院、田东妇幼保健院、罗城县人民医院、田阳人民医院等相关科室开展医疗援助工作,1名农技专家分配至广田林县农业农村局开展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系列工作。而深圳市开展“银龄行动”的8年以来,共256名老专家分赴广东河源,广西百色、河池、新疆喀什等地区开展支医、支教及专业技术帮扶援助,将技术经验和热忱留在贫困地区,用知识分享丰盈贫困群众的思想,彰显夕阳红的另一种姿态。
参加“银龄行动”的深圳老专家王维刚教授为一名83岁患者急诊手术,抢救成功后患者痊愈出院
长期关注贫困地区残障人士就业问题的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通过百城万人残疾人远程就业项目精准帮扶残障群体网络、远程就业,通过残友社会企业孵化模式孵化,扶持残友社会企业的良性发展。
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深圳市质量协会利用协会在深圳的广泛影响力及与各行业良好的合作关系,倡议发起建立“深圳市社会组织广西扶贫联盟”,会同深圳市中小企业联谊会、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深圳市钟表行业(智能穿戴)协会等10家社会组织,与广西百色市凌云县后龙村和陶化村,河池市都安县大兴镇古朝村、大兴镇梅珠村、永安镇安兰村和大化县雅龙乡的尤齐村、盘兔村、弄往村8个国家挂牌督战贫困村结对帮扶,其中尤齐村、盘兔村、弄往村、安兰村贫困发生率均超过30%,涉及贫困人口近4500人。
深圳市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的脚步一直未停。截至目前,深圳市社会组织已累计投放扶贫资金超过15亿。
多方发力,推出消费扶贫好模式
“购买一份扶贫产品,奉献一份深圳爱心”这句标语,对于许多深圳人都并不陌生。
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深圳海吉星消费扶贫中心机场旗舰店赶在国庆黄金周前试营业。这间以展翅高飞的大鹏鸟形象设计的机场旗舰店,外观灵感来源于深圳的别称“鹏城”,寓意深圳的博大兼容,更体现深圳消费扶贫囊括全国9省的博大爱心。100多平米的旗舰店内展示展销了来自广西、新疆的400多种扶贫产品供来往旅客选购。
随着消费扶贫行动的深入开展,除了市、区联动的“1+10”市、区消费扶贫展销中心和消费扶贫电商平台,深圳消费扶贫中心·市民中心旗舰店、机场旗舰店、扶贫产品自动售卖机、扶贫产品流动售卖车……越来越多的扶贫产品售卖点出现在深圳街头。而深圳市举办“万企参与,‘深’爱同行”消费扶贫月系列活动,开展扶贫产品进商超农贸市场、进机关、进工厂企业、进学校医院活动,让扶贫产品顺利端上了深圳市民的餐桌。截至2020年9月,全市累计完成消费扶贫公益广告23000个,组织设立消费扶贫专柜33个、消费扶贫专馆42个、消费扶贫专区23个。购买渠道更便捷,也激活了深圳市民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仅今年以来,深圳全市采购832个国定贫困县、粤东西北11市扶贫产品90多亿元,其中采购销售百色、河池农产品16.06亿元。
为缓解疫情对贫困农户带来的冲击,据统计,福田、罗湖等区合计发放扶贫产品消费券2300万元,点燃鹏城百姓的消费扶贫热情,实现购买消费扶贫产品超6000万元。其中,福田区扶贫消费券核销率超50%,位居全市第一。市总工会举办“深圳市百万职工消费扶贫采购节”,分批发放1000万元扶贫满减消费券,撬动约1.5亿元扶贫消费额,实现了“拉动消费+消费扶贫”的双赢效果。
一杯蝉茶、一颗蜜桔、一碟乳鸽、一壶小酒……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的身影越来越多的亮相深圳百姓的餐桌,与此同时,广西百色河池、西藏察隅、新疆喀什、四川甘孜等对口帮扶地区风光旖旎的胜地美景也成为万千深圳人心中的“白月光”。
“作为深圳人,这些对口帮扶地区给了我旅行的灵感,虽然遗憾深圳到喀什还没有直飞的航班,但不去会后悔。喀什和河池这些地区有不同于深圳的历史文化所锤炼赋予的独特魅力,得天独厚的自然美景和原生态风貌。不止是‘白月光’,也是‘朱砂痣’。“ 深圳市民曹先生直言自己已经将新疆喀什和广西河池列入自己的今年旅行计划中。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喀什古城吸引了众多深圳游客
推进旅游扶贫是深圳市目前精准扶贫的一项重要方式,深入推进通过各种新渠道推介“旅游+扶贫”的做法,也得到了深圳市民的积极响应。2019年,深圳市成功引进华侨城集团合作运营帕米尔高原景区、喀什古城景区、香妃墓园,大力推行“引客进喀”计划,开行旅游援疆包机2架、旅游援疆专列3趟,全年深圳约30万人次赴喀旅游观光。
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在脱贫攻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关键时刻,深圳也牢记嘱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更高质量推行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在深圳市政府积极动员引导下,扶贫开发工作从“一枝独秀”走上“百花齐放”之路。聚众力、汇众智、集众志,全民参与的扶贫大格局,正在成为深圳这座“爱心之城”最亮丽的风景线。
作者:贺林平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