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持续推动“银龄行动”不断深化
2020年以来,粤桂协作工作队按照两省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进一步推动粤桂区域协同创新,全面深化粤桂人才交流协作,持续深化“银龄行动”开展。到2023年11月底,累计选派10批共299名广东、深圳银龄专家团队,分赴广西19个协作县开展“传帮带”活动,有效地弥补了广西基层地区技术、管理、信息、资源的短板,同时缓解了山区医教、农技服务难等问题,不断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和基层医疗、教育等机构服务水平,促进当地农村卫生、教育和农业等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粤桂协作工作队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广西协作地区人才紧缺的现状,创新人才帮扶模式,整合广东、深圳优质资源,引导社会力量持续开展“银龄行动”,为广西提供了可持续、可推广的人才“传帮带”做法和经验,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2022年9月25日,央视《焦点访谈》深入报道了广东、深圳“银龄行动”专家在广西田林县帮扶事迹。
一、统筹谋划,精准招募
粤桂协作工作队员提前下沉协作地区调研,收集、分析资料,摸清基层医疗卫生、教育、农业科技等方面人才短缺的现状,并以县为单位做好分类归纳;与深圳市卫生健康委、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等政府部门合作,积极引导专业社会组织(深圳市老年科技者协会、市护士协会等)参与,通过有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放招募公告;与协作县及招募专家开展座谈交流,按需精准对接指导。同时,出台《关于组织广东离退休医生、教师及农业技术人才赴广西开展人才帮扶工作的方案》《关于开展“银龄行动”期间专家日常生活保障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维持、推动和保障项目正常运营,每批帮扶任务即将结束时,还为银龄专家授予荣誉证书等。
四年间,先后招募了10批299名银龄专家服务19个广西协作县。
二、爱心奉献,成效可喜
在医疗帮扶方面:四年来,累计有142名“银龄”医疗专家在广西协作县开展门诊诊治14万余人次,参加义诊活动121次,义诊13000人次,指导完成手术887台,开展新技术新项目89项,主持各类教学查房2万余次,进行院内讲座或授课700多次、培训医护等人员1.3万余人次,成功抢救危重病人1000余人次。如朱小瑜教授是国内知名儿科专家,今年10月他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后,坚持白天下病房查房带教,晚上开展理论培训讲座,把精湛的专科医疗技术和高尚的医德无私奉献给环江,帮助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团队找准了薄弱点,并开展精准指导,倾囊相授。在朱小瑜教授的带领下,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在新生儿科整体医疗技术、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方面开展了一批国内领先的诊疗服务及抢救技术,多项技术已实现环江儿科医疗技术水平“零”的突破。
在教育帮扶方面:149名“银龄”教育专家在广西协作县开展为期3-6个月的帮扶工作。如崔瑞梅是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曾多次荣获深圳市、区“优秀班主任”“先进教育工作者”“小学语文教研积极分子”等称号,2023年获评“粤桂东西部协作工作成绩突出个人”表彰荣誉,先后三次参加了粤桂协作“银龄行动”项目的支教活动。在田林县支教期间,她倾尽丹心,勇于奉献,一方面指导当地老师们探究教学模式,深化课堂教改,落实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注重把先进的教育教学新理念和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为田林县教育教学工作的提升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其“心中有绿,脚下留青,支教助学,尽心而为”的支教事迹得到县教育部门和学校师生们的一致赞扬。
在农业帮扶方面:8名银龄农业技术专家在广西协作地区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其中,凤山县位于山势陡峭, 沟壑纵横的连绵群山中,山多地少,石多土少,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依据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宜桑的自然条件,种桑养蚕成为了凤山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如农技专家龚皓高级工程师到来风山县以后,通过对蚕户、收茧站、缫丝厂的走访及最终用户的“把脉问诊”,了解到凤山的养蚕业还存在茧量逐年减少,优质良桑的供应量不足,蚕品种太杂,蚕房不够规范等突出问题,制约和影响了养蚕业持续发展。为提升养蚕业标准化、科学化、专业化,她多次走乡串户,下沉指导农户养蚕细节,设计经济适用的蚕房组图,鼓励和推动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养蚕模式。她积极协调前后方企业和市场主体,分析国内部分优质茧区指标数据,并给当地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十几条改进方法和建议,同时还捐赠生物显微镜(价值五多万元)、自制上蔟架等设备,有力推动当地带农益农绩效和产业增收。
三、示范带动,创新引领
四年来持续开展“银龄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发挥“传帮带”作用。充分发挥老专家技术和经验优势,做好医疗、教育和农业科技援助单位的人员培训辅导等技能提升工作,达到“老专家走后技术在”“老专家走后经验留”效果,推动当地医教农事业发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一致好评。
二是直接让当地群众获利受惠。退休医疗专家们到岗即刻参与临床传、帮、带教学工作,迅速进入带教角色,悉心带领各级医生进行疑难疾病的讨论,传授系统化医学知识,填补当地专业技术空白,完善健全受援地医院制度,同时积极开展爱心义诊活动,让老百姓体验到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教育专家以无私的奉献和乐观的心态,扎根于贫困山区,他们将宝贵的学习经历和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传授了下来,不断启发学生学知识兴趣,也推动了当地教学水平的提升。农科专家们亲自下乡到农户家里,为村民讲解农业科技知识,指导养殖技术和种植技巧,用实际行动推动科技兴农,和致富之路。
三是引进先进理念。随着“银龄行动”持续开展,通过精准对接、精准定岗、精准服务,帮助协作地区引进先进理念,提升管理和技术水平,开展“传帮带”,使得人才帮扶路径更宽,效果更加显著,为广西本土人才水平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在实践中进一步推行预约“银龄专家蹲点式服务”模式、导师与培养对象“一对一”配对,为探索广西乡村振兴建设,促进当地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借鉴。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