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合水县养老服务步伐的不断加大,老年人实现了幸福养老的目标。农村中小学校营养早餐的大力推行,孩子们也在健康成长。但是,在阳光下的阴影里,“空巢”老人还在孤独地隔窗相望,“留守”儿童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处于放任状态。如何解决这一社会问题,银龄老人纷纷行动起来,忙碌一辈子的他们不甘寂寞,不再碌碌无为,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送去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新的社会舞台上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建设和谐合水继续发挥着光和热。
——互助牵手,让“空巢”老人不再孤独。“空巢”老人是由于生活变迁,亲人相继离去,继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弱势群体。他们的心灵孤独寂寞,精神生活匮乏。社会在进步,文明在发展,“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银龄老人伸出了温暖的双手,不仅能让“空巢”老人感知党和亲人的温暖,同时加快了合水县奔向和谐文明社会的步伐。
“空巢”老人零星分散居住在合水县的各个村庄,有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银龄老人联起手来,组成了“情暖夕阳”活动小分队,牵手辖区内的“空巢”老人。通过组织他们结对参加集体活动,互助服务,让他们走出了孤独的生活阴影。定期走访看望、串门子,陪“空巢”老人聊天谈心拉家常,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在中秋节、老人节、春节等一些有重大意义的日子里,让“空巢”老人结对牵手,聚在一块儿热热闹闹庆祝节日。虽然这些做法只是举手之劳,微不足道,却能让“空巢”老人产生心灵的共鸣,打开久锁的心扉,接收爱的阳光,有尊严地养老、幸福地养老。
今年以来,合水县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关爱“空巢”老人行动,向社会进行了舆论宣传,多渠道延伸工作触角,多方位开展探索实践,让活动的社会影响和公益成效在不断扩大。在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定会走出一条“银龄牵手、互助养老”的社会为老服务新路子。
——银龄拉手,让“留守”儿童不再孤单。随着浩浩荡荡的打工队伍流向大中城市,全县的“留守”儿童成了社会各界时刻的牵挂。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有的孩子由亲戚代养,寄人篱下,有的由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带着,大多文化程度低,教育观念落后,经常出现管理方面的疏漏。近年来,由于放任管理和隔代教育的过分溺爱,造成许多“留守”儿童迷恋网吧、抽烟喝酒,打架闹事,逐渐偏离正常的人生轨道,甚至误入歧途……一个孩子的失足会造成许多家庭无法弥补的创伤,甚至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平安和谐建设。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利用新农村建设的闲置资源、农家书屋、互助老人幸福院为阵地,整合资源,由村委会牵头创办“留守儿童之家”。由文化程度较高的银龄老人担任课外“辅导员”,通过拉手“留守”儿童,解决课外生活无人辅导监督的教育盲区,让放任的孩子悬崖勒马、迷途知返。
“留守”儿童分散在各个社区和村庄,“辅导员”以村(社)为单位组织开展集中温习功课、阅读课外书、参加文化娱乐活动。通过电话向孩子父母汇报学习情况,让他们在外安心打工,不再牵挂。定期开展“辅导员”与“留守”儿童互动活动,给他们讲一些励志故事和上世纪60年代艰苦奋斗的经历,给孩子以智慧启迪和无私关爱,体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为银龄老人带来无限乐趣和充实的生活,寻找到幸福的源泉。
——一线联手,让银龄梦想绽放七彩阳光。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成正比例迅速增长,庞大的银龄队伍表现出独特的自身优势,社会阅历丰富,社会威望较高,但服务社会功能弱化。在给社会带来沉重养老负担的同时,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主动承担起民生工作的义务监督员和惠农政策的宣传员,对农村工作起着监督参谋作用,让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家喻户晓。在大力组织引导下,不断创建活动平台,他们将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支生力军,继续发挥余热,落山的夕阳也能绽放七彩阳光。
以“银龄行动”为契机,对全县各系统退居二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返聘,组建“银龄一线”志愿服务团队,组织开展“惠农援农”活动,开设“农村科技大讲堂”,为贫困农民奉献一束科技之花。由医学老专家组成健康宣讲团,巡回乡镇举办老年保健知识宣传讲座,为农村老人开展义诊体检;由农口老技术员组成“三农”服务团,深入农业生产一线,通过科技示范、实用技术培训,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开辟促进助农增收的“林果业”、“养殖业”长期指导培训基地。为了农民快速脱贫致富,针对我县苹果产业发展现状,由果业局退休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果业服务队,采取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在苹果生产基地传授果树修建和果园管理技术,将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老年人也在扮演着矛盾纠纷调解员、社会治安联防员、社会发展参谋员等重要角色。通过银龄活动,实现了奉献社会的人生梦想,有力地推动了和谐合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