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疆沪“银龄行动”工作在上海市、新疆自治区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大力支持下,从8月7日开始至9月26日在喀什地区和克拉玛依市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顺利结束,特别是通过上海老年志愿者的辛勤努力,本期“银龄行动”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特别是受援地各族群众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基本情况
疆沪第十二期“银龄行动”10名老年志愿者,于今年8月7日抵达新疆,8月8日分赴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实施为期一个半月的定点援助。此次来疆10名老年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69岁,专长分别为骨科、眼科、外科、儿科、放射科、icu护理、病理、病案。在各医院援助期间,老年志愿者通过专家门诊、带培助手、培训学科带头人、解决疑难病症、会诊、查房、手术示教、学术讲座、组织培训、课题研究等不同形式开展援助工作。据统计,一个半月共计接诊检查病人 1825人次,院内科内讲座21次,培训医护人员1230余人次,带培助手32名,疑难病例讨论131例,教学查房24次,开展大中型手术83例,参加指导手术11台。整个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方案,有安排、有行动,有宣传、有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列入重点,积极推动,确保援疆计划顺利进行。2014年在新疆维稳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上海新疆协商将“银龄行动”工作集中调整到喀什和克拉玛依。新疆将疆沪“银龄行动”的实施作为全年工作重点,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自治区老龄委办各级领导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自治区老龄办积极与上海市老龄办和老龄事业发展中心协调联系,提出需求专家和项目,工作做到科室部门。各地老龄办总结历年的工作经验,把生活、工作、宣传等方面工作做细、做实,协调卫生、医院、新闻等部门单位,落实疆沪“银龄行动”的服务保障,科学安排专家的日常工作,尽最大努力确保专家的安全,充分发挥好上海老专家的作用。
(二)依托载体,发挥才干,确保援助工作取得实效。各级老龄办把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经验作为“银龄行动”工作的重中之重。1.诊疗工作。10名援助专家以门诊坐诊为主,每周都安排开设专家门诊,在病房进行教学查房。老专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积极主动诊治各族患者,根据病例提出诊治意见、治疗方案,解决疑难病症。手把手地向医务人员传授经验和技术,培训学科带头人。2.教学培训。老专家在一个半月中坚持每天查房,在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疗之外,还开展院内科内讲座,组织疑难病例讨论,教学查房,指导手术等。通过老专家传授和指导,在传、帮、带方面引入一些新的方法与途径,提高了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理论到实际操作能力。
(三)多方协调,宣传到位,扩大“银龄行动”社会影响力。为进一步扩大“银龄行动”的工作成效,各地新闻媒体集中进行宣传报道。报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对老年志愿者在疆期间的辛勤工作与无私奉献进行了大力宣扬。《老年康乐报》、《喀什日报》等报刊和喀什电视台、全国老龄网、喀什政府信息网都对疆沪“银龄行动”进行了报道宣传。志愿者达到克拉玛依市后,“银龄行动”专家的简历、专长及专家接诊时间分别在克拉玛依日报、强势论坛、医院网站上发布。《克拉玛依日报》在1个半月中,先后3次以专版、头条形式对“银龄行动”进行了专题报道。电台、电视台、日报、北疆晨报及克拉玛依政府网站上对“银龄行动”进行了深入地宣传,发布新闻跟踪报道十余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有力度的宣传报道,扩大了“银龄行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四)细致入微,服务到位,生活保障令专家身心愉快。前来援助新疆的上海专家千里迢迢,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祖国的西北边陲,各方面都有一定困难。为给专家提供一个安心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各地制定了详细的接待方案,安排专家入住条件较好、安全有保障的宾馆,使专家们有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专家的饮食结构习惯,调整食谱,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要,解除生活中的后顾之忧。为丰富专家的业余生活,节假日先后组织老专家到附近景区观光。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自治区老龄办委托各地老龄办将祝福送到每个志愿者身边,各地对老年志愿者进行了节日慰问。
(五)榜样力量,辛勤努力,用正能量感动各族人民。今年的“银龄行动”老专家都知道援助时间短,都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工作,唯恐因为时间的限制而影响了工作。每位老专家工作时认真严谨,全心投入,不厌其烦地耐心解答医生、护士们的提问,针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一言一行深深地感染着身边的工作人员,体现了上海老年知识分子严谨务实、无私奉献的精神,老专家的严谨工作作风激发了医院的工作人员,使他们的医疗卫生理念得到提升。
三、几点体会
疆沪“银龄行动”12年来有300位上海老专家以老年志愿者的身份先后在新疆的5个地州市、16个县市区、117家单位的医疗卫生、职业教育、农牧园林、科技考古、城市规划、畜牧防疫等领域实施智力援助行动,受益群众达到30多万人次。虽然第十二期“银龄行动”时间短,但各位老年志愿者把受援地当成自己的家,主动参与到医院的发展规划上来,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各自援助的专业方面充分发挥智力优势和技术特长,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医疗人员。
(一)“银龄行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银龄行动”的开展调动了广大老年人参与社会的热情,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科技进步,对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老专家通过义诊、查房、讲课、临床示范等,促进了受援地医务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培养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医疗队。特别是今年新疆维稳形势严峻,给上海组织报名带来很大影响,喀什“7.28”暴恐案件发生后,老专家不畏艰险,8月7日毅然来疆,成为喀什“7.28”暴恐案后第一批“客人”,用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支持新疆的社会稳定工作。
(二)“银龄行动”扩大了老龄工作影响。“银龄行动”中,通过举办隆重的欢迎、欢送仪式,各级领导亲自出席欢迎活动等形式,增加了老龄工作的知名度,使老龄工作进一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可。加大了“银龄行动”的宣传力度,主流媒体全面介入宣传报道,从“银龄行动”的意义及专家的具体情况、为老百姓服务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报道,深化和扩大了老龄工作的影响。
(三)“银龄行动”体现了老年人的价值。参加“银龄行动”的老年志愿者都是我国培养起来的老一代知识分子,对事业无私奉献。这些老专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无私奉献的精神、高超的技术水平赢得了各族群众的好评。
(四)“银龄行动”传承了上海人的精神。疆沪“银龄行动”的持续成功实施,体现了上海人的奉献精神,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上海各级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各部门的大力配合,离不开援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贯彻落实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传承了上海服务全国、支援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的精神。“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勤奋工作、无私奉献,以自身的模范言行、精湛的技术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受援地各族人民的尊重,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架起了沪疆两地团结、友谊的桥梁,增进了民族团结,为长治久安做出了贡献。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