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速支教工作总结
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盼着去西藏支教,终于等来了机会。因疫情等原因,原定8月中旬的出发时间推迟了近两个月,10月12号,我们终于出发了。隔离休整后,10月23号我们终于抵达了此次支教的目的地--察隅县。我被分配到察隅县中学,西藏支教工作就此开始。
初到察隅县,我才深知援藏工作之不易,高原缺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困难,上楼梯都会喘的很厉害,生活上也比以往支教要艰苦得多。但是,在这里,当我看到察隅县中学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以“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西藏”精神,在默默奉献着。所以,迅速适应周边的一切,马上进入工作状态。
一、工作概况
支教伊始,首先跟学校分管教育教学的汪勇副校长座谈,了解了学校的基本情况,接着,英语科组长明明杨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学校的英语师资情况。八位老师中有四位是非英语专业的老师,老师的周工作量一般都在12节课,除此之外,还有班主任、防疫工作、维稳值班等等,压力很大。我向明明杨老师提出了我的支教想法:不搞突然袭击听课;老师们按自己计划正常上课,该复习就复习;采取“跟踪式”听课方法,即每周从周一到周五,连续听一个老师的课。这样既有针对性,还能真实客观地了解老师的实际情况。至少每听完两节课进行一次评课、交流;参加英语科组的各个年级的教研活动。
听了一段时间课后,发现这里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异之很大,有的初三学生竟然还停留在英语的初学阶段。于是,我提出可以为初三年级的优秀学生上培优课。从第四周开始,每天中午大约一个半小时开始培优课,一直上到期末复习考试才停止。结束的时候,我跟另外一位化学梁老师一起给孩子们买了汉堡包、鸡排、鸡翅,向学生们最后介绍学习方法、分享学习经验,鼓励大家好好学习!
二、工作数据
共听课56节,平均每周7节;评课31节,平均每周3-4节;示范课2节 ,培优课:17次 ,每次大约一个半小时;参加县小学教师技能大赛、县中学教师技能大赛、学生朗诵比赛、县教育规划课题开题报告会,任4次评委。参加科组教研活动6次, 线上评委一次: 古玉乡王欣欣老师上课,我点评。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支教老师工作(征求意见)座谈会等。
上图为刘速老师在上课
三、感想建议
建议以后对到察隅支教老师,招募及培训时要在生活上做好吃苦准备,工作上忌把深圳的经验和做法直接照搬。
“何时可见真本性,高原风雪弥漫处”。高原见证真情,奉献诠释大爱。短短两个月的援藏经历尤如一朵盛开的格桑花,镌刻在我记忆的深处,永远点亮着我生命的旅程。援藏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责任;是一次历练,更是一生的财富。援藏不仅开阔视野、磨练意志,而且让我心灵净化、受益终身,人生因援藏而精彩。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