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方法遭质疑 试验成功显实力
2014年深圳市“银龄行动”科技项目组志愿者 袁立新
今年深圳市“银龄行动”中,我和刘博祥高工一组对口服务位于龙岗区的两家机械公司。其中,鑫精工公司因为该公司产品的动平衡机检测时间过长,提出希望通过此次科技服务,将平衡机检测时间从现在的5-6秒缩短为3-4秒。
对该公司提出的服务课题,我和刘工作了现场测试,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现工艺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由于现在的工件传动方式主要是靠工件自重,对传动皮带产生摩擦力进行传动,这样,传动皮带的松紧对工件测量数据影响很大,因此,工件与皮带松紧配合很重要,也很难调整,用时很多;同时,此工艺使得皮带与工件的传动过程存在打滑现象,这样就影响了工件的启动时间,造成工件启动时间过长;由于工件启动时间长,使得计算机处于工件启动等待状态,而延长了计算机对工件的测试时间。
针对这种情况,我与刘工与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开了一个技改讨论会。会上,我提出应改进现在的工艺,由现在的工件自重压带传动方式,改为上压下拖方式,或上压方式,以及一些其他传动方式改进方案。方案提出后,厂方的技术人员有些顾虑,认为目前的这种工件传动方式是仿效德国及日本的工艺,几十年了,人家都没有改,如果能改人家不早改了?
对此,我作了解释:人是有思维惯性的,这种惯性就是惰性,一经形成的工艺,人们往往就会习惯性地沿用下去,我们不要认为我们想到的解决方法别人就一定会想到;再者,只要道理上讲得通就不妨试试。
大家统一思想后,冯厂长十分支持,当即表态:不管生产再忙也要支持“银龄行动”的专家开展工作。我画了个新工艺的工件支架草图,提出了加工注意事项,厂家工程技术人员确定了工件支架的加工尺寸,并做了加工。
3月26日进行了改进后的新工艺测试,厂里参加测试的技术人员有刘工、胡工与何工,冯厂长也抽空到现场看了一下测试情况,大家一致认为测试是很成功的。
新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一是,启动非常快,大工件达到额度转速,原来需要6-7秒,现仅需2秒多,小工件一启动就达到了额度转速。二是,与原测试结果作了对比,新工艺完全符合原测试结果。三是,此传动过程皮带不打滑。测试过程发现原传动方式打滑表现为:以原传动方式将中等工件调至3000转额定转速测试完成后,在不调整原系统传动转速的情况下,此转速拖动现传动方式,工件额度转速立即达到了5000多转。这表明,原拖动系统工件应存在着跳动和打滑现象,测试工件的3000转速,有2000多转的转速在工件跳动及打滑过程中消耗了。皮带与工件间打滑的现象会产生皮带的磨损,同时,电动机不必要的高速运转,对其使用寿命也是不利的。由于现工艺不存在工件跳动现象,由此分析,现工艺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应优于原系统。
此工艺的改进得到了厂方负责人及技术人员的一致认可。目前厂方正全力配合我们做第二个技术革新项目。
上图左为袁立新高工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