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行动”工作简报
2011年 科技项目组 第一期
科技项目组工作简报
(2011年9月19日至10月30日)
“银龄行动”得到喀什市政府、市老龄办和深圳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受到对口援助单位的热情欢迎。
项目组虽然只有两人,但人少工作量不小。研究员顾大公和高级工程师俞文迪很快下到当地几所水泥厂和混凝土厂调研,了解产品状况,提出技术改进思路,为企业释疑解难。
入喀第二周,喀什市委党校得知“银龄”队有老科技医疗人员,马上调整教学计划,专门邀请“银龄”队学有所长的专业人员为喀什科乡级领导干部安排专题讲座。项目组研究员顾大公和高级工程师俞文迪在喀什市委党校分别为喀什外贸口管理人员和在校乡镇党政学员开设了“喀什外贸发展前景”和“专利与创新”的讲座,引导当地要注重增强软实力和创新能力的观念。项目组两位高工经常深入工厂第一线,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与车间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技术改进方案,帮助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难题。
国庆长假后是工作长周,一连七个工作日,“银龄”志愿队先后开讲了七场专题讲座,其中在喀什市委党校就讲了五场。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开讲座是充分发挥学有专长的老科技、教学人员效能的最佳形式之一,也是搭建授业解惑效益最大化的良好共享平台,更是信息交流、互促互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把各种专题讲座办得更好。
老科技人员历来就是“老而弥贵”的社会资源,这些六十多岁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要技术有技术,要能力有能力,要经验有经验,放在哪里都会熠熠闪光。他们大多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由新中国哺育成长成才的第一批宝贵财富,他们是唱着“哪里需要哪里去”一路走来的理想主义者,他们是智力援疆取之不竭的人才库。在“银龄行动”的感召下,他们不为民营医院、学校、企业的高薪礼聘所动,只想为建设边疆尽自已一份绵薄之力,只想“老有所为”奉献余热报效祖国回馈社会。(深圳援喀“银龄行动”随队记者报道)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