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第四届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在烟台市人才市场举行。招聘现场提供教育、医疗等岗位310个,参与招聘企业112家,参与老年人达1200多人,最终达成就职意向175人,现场签约57人。招聘岗位中,不乏携带发明专利的老人,希望得到企业垂青。
“90后”招聘“30后”
“您今年多大了?”发出提问的是招聘者王文华,今年24岁,标准的“90后”。“我今年82岁了。”回答问题的是应聘者尹宝令,一位头发斑白的“30后”。这是记者在一所教育机构招聘摊位前看到的一幕。尹宝令1951年在北京参加工作,在企业管理岗位上一干就是40多年。退休后尹宝令回到烟台老家,可闲不住的他希望能“把自己的管理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再为社会做点贡献”。面对可以称呼自己“爷爷”的“90后”王文华,尹宝令显然有些不适应,但王文华则“严格”按照应聘程序,为尹宝令讲解应聘须知。“只要老年人身体健康,喜欢孩子,我们就可以提供岗位。”王文华说,“我们很看重老年人丰富的经验知识,而且有爱心,希望能和他们共事。”
不重报酬重价值实现
像尹宝令一样,希望在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老年人不在少数,而且都有备而来。张惠生今年72岁,他手里的发明专利是他来应聘的“硬武器”。自1996年退休后,张惠生没有就此颐养天年,而是开始埋头发明的日子。昨日的招聘会上,他带来实用新型专利“两面吸气排油烟机”和发明专利“旋转式油烟净化器”、“离心式油烟净化装置”。这次招聘会,他希望推广自己的产品。“现在已经有很多企业对我的产品感兴趣,如果能走向更广的市场,免费岗位我也愿意。人活着有点价值很重要。”张惠生说。记者走访多家企业发现,很多老年应聘者不计报酬,只要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平台,教大家唱歌,讲自己的工作经验,他们就很乐意。
沉稳作风值得学习
一上午的招聘会让老年人有了“新去处”。据悉,本次老年人才交流洽谈会参与招聘的企业112家,招聘专业涉及技术指导、经营管理、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共提供岗位310个,参与老年人达1200多人,最终达成就职意向的老年人有175人,现场签约的有57人。与“为寻岗位不计报酬”的老年人相反的,是为寻“理想工作”而频繁跳槽的年轻人。在今年2月份我市举行的大型综合企业招聘会上,就出现了“跳槽数量超应届生,为防跳槽企业设工龄奖”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场,市人力资源市场的有关工作人员认为,工资、未来发展、社会及家庭压力等问题是年轻人跳槽的主要原因。从社会整体需求角度来看,岗位供给还是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老年人重返岗位属于个人意愿,是社会关注的一个方面。年轻人应该学习老年人扎实、稳重的工作作风。当然,企业也要创造环境留住优秀职员。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2581号